让我们的育人教育在隐形的倒退状态中回归

浏览:4收藏:0赞:0

作品名称:让我们的育人教育在隐形的倒退状态中回归

作者:中思

学科:教育学

出版社:

推荐图片

内容简介:

在“育才”教育上,中国的教师可以说个个都是专家、精英。但在育人教育上,可能很多教师又都是教盲。中国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育人教育,就需要学校、教师具有育人教育的概念、意识和能力。

目录:

让我们的育人教育在隐形的倒退状态中回归

20151025

 

中国青年报“教育圆桌”编辑

你好。

从贵报1028日的“教育圆桌”上,看到了教师王培中的又一篇《作秀的素质教育,不要也罢》的文章,又给了人很深的印象。

印象之一,教师王培中是十分地厌恶素质教育的,是铁了心地反对素质教育的。在我国,若想在已形成强大惯性力的应试教育氛围中,让素质教育立住脚,并最终成为主导性的、主体的教育,实在是不容易的,难免有失误之处。因此,对素质教育应该容许试错,只有在坚守和试错的过程中,才能最终找到和形成素质教育的正确路径和方式。而教师王培中并不这么看。他没有去发现不是“作秀”不是“花里胡哨”的素质教育来正面看待素质教育,或以好的素质教育来批判“作秀”的“花里胡哨”的素质教育。通过他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的是,他是把所有的素质教育实验都视为是作秀的素质教育而加以反对,并认为“不要也罢”的。如果按照他的这一逻辑,我们的社会是不应该搞任何形式的素质教育的,因为那都可以被看作是作秀的和花里胡哨的东西而“不要也罢”的。这不是在彻底的否决和反对素质教育吗!

印象之二,教师王培中思维时的逻辑很混乱,或者是不讲逻辑的。他举了很多的学生表现为低素质的例子或事实。本来这些例子和事实可以说明的是,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通行的是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所以才产生了这些个恶果。可他却认为,这些恶果是由他认为的这些年出现的“作秀”的和“花里胡哨”的素质教育产生的,这不是移花接木、本末倒置吗?不是在给素质教育栽赃吗?

还有在轻松学习问题上,他也表现出思维的混乱和对国内外经验的无视。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怎么会有这么厌恶素质教育和在心底里把素质教育反对到底的教师呢?他真的以为中国社会可以终止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可以改变教育趋向素质教育的道路吗?

不过,在教师王培中的这篇文章中,有一个看法倒是合乎情理的,那就是对素质教育的难以定义的问题。为此,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将素质教育改称为育人教育。北京十一中学的校长就是称自己的教育是育人教育的。

不同的教育,教育出的一定是不同的人。以应试教育或“育才”教育教出的虽然是脑子里装满了单性知识的人(这些单性知识最终是有很大一部分或被抛弃,或终身无用),而这些人也很可能同时是自我为中心的人、牛角利益人、缺失基础道德和素质的人、绝对自由的人、固化了的“听别人说”思维方式的人、丧失了辨别是非-好坏-对错-善恶本性的人、承袭-泛用-创造恶俗的人、只会做脑力劳动事的人(也即,让做什么,就对付着做什么的人。同时意味着是不做或不会做事业的人,不会创造和创新的人)。而以育人教育教出的人,一定是不会以这些负面存在状态存在的人,一定是有素质的、坚守基础道德的文明的合格公民(这样的有素质和基础道德一定是会伴随他们终身的),在由这样的公民构成的坚固厚实的基础之上,一定会涌现出层出不穷的会做事业的人(做任何事都是专注的和做事能做到精致程度的就是会做事业的人)和会创造会创新的人,甚至是攀上科学最高端的人。

而育人教育却是易于理解的,能很好定义的。

这里,我把我写的又一篇关于育人教育的文章电邮给你们。

20151028

 

以下为电邮给你们的文章的正文

 

20151024,本人就“3名留守儿童杀师案调查”这条媒体新闻发了一篇评论。评论如下:

 

这一令人震惊、令人沮丧的恶性案件,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教育在隐形的状态中,倒退了千年。问题是不是这么严重呢?这真的是一个需要详加论述的问题。这里很难一句两句说得清楚。说到“千年”,那是中国社会最昏暗的封建社会,是把整个民族糟化成愚昧、愚盲民族的社会。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中国千年的封建社会秉持的却是育人教育。无论是有钱接受私塾教育的孩子,还是没钱接受私塾教育的孩子,都接受着育人教育。进私塾的孩子接受的是用字、词、文表述的育人教育,没进私塾的孩子接受的是家庭的言传身教的育人教育。尽管中国千年封建社会的育人教育的结果有好有坏,但未成年的孩子是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女孩子频频施暴、男孩子穷凶杀人这样的恶行的。那么今天的教育又是什么教育呢?是学校的不是育人教育的假育才教育和真淘汰教育(而育人教育是不淘汰任何孩子的);是家庭的不是育人教育的学习为升官发财、学习为做人上人的家庭教育。正是这两大领域的畸形教育,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了畸形的人。而女孩子频频施暴和男孩子恶性犯罪,就是人成为畸形人达到了极致的体现(而没有达到极致的畸形人的表现,就是我所指出的我们民族的那七种负面存在状态的和只会做脑力劳动事的状态)。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倒退了千年的涵义。

 

在这篇评论中,我说“说明我们的教育在隐形的状态中,倒退了千年。问题是不是这么严重呢?这真的是一个需要详加论述的问题。这里很难一句两句说得清楚。”所以,本想就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育人教育,对这篇评论作一些发挥,将其扩展为一篇理论文章。

 

当真的要写时,发现自己对这一问题是不能为的。于是,决定放弃这一思路。而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向,说说与这篇评论相关的问题。在说想说的问题之前,还是就这篇评论所涉及的问题简单地说一点。

 

就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正向的育人教育来说,进了私塾的孩子接受的是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的教育;没有进私塾的男孩子接受的是劳动教育、立业教育、当家教育、勤俭持家教育,等等;若从商,则接受的是诚信为本、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的教育。对女孩子来说,无论是进了私塾的还是没有进私塾的,接受都是做女工活的教育、是笑不露齿的矜持教育、是相夫教子的教育,等等。

 

现在让我们来说说与上述篇评论相关的问题。

 

当我们说“我们的教育在隐形的状态中,倒退了千年”,首先体现在我们的教师在“育才”(当然是假育才)方面,可能个个都是行家、里手、精英、专家,所以英国的知名媒体才会邀请中国的教师去英国进行“育才”教育实验,但在育人方面,可能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就都是教盲了。

 

说我们的教师大多数都是育人教育的教盲,是与育人教育的范畴和内容相关的。关于育人教育的范畴和内容,我在《培育人才的两种路径》做了列举和分析。这些范畴和内容包括:

 

——人的成熟

 

——具备基础道德的合格公民

 

——爱好、兴趣

 

——事业心

 

——终身学习习惯

 

——毅力

 

——诚信

 

——相信和追求真理

 

——善听

 

——团结互助精神

 

——创新的精神、激情和冲动

 

——爱国精神

 

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劳动实践教育、语言阅读能力教育、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思维能力思维方式教育、泛爱教育、生命教育、应对危机教育、守法守规守序守信教育、民主管理教育、自我管理教育、防止孩子形成网瘾的教育、防止孩子成为手机控的教育。

 

当然还有:培育“自己想”的思维方式的教育;转化问题孩子的教育;系列现代意识(如环境保护意识、动物保护意识等……)教育;社会科学常识(如民主、平等、自由、泛爱、经济常识等等)教育;等等,等等。

 

这些范畴和内容的育人教育,不是像数理化教育那样,让人把知识领会和储存起来就符合教育的规则和要求,而是要把育人教育的内容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自主意识,并能够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和行为而得到体现,这才是实现和完成了的育人教育。我们的在“育才”方面称得上专家、精英的教师们(这样的教师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应该占绝大部分),能有进行这样的育人教育的认知吗?能达到这样的育人教育的效果吗?

 

那么,存不存在这样的育人教育和这样的育人教育效果呢?既然我们说到了英国,那就让我们还是来说英国的教育。中国的教师被邀请到英国进行“育才”教育示范,让英国人、甚至是世人甚是惊叹惊愕:中国的教师真厉害。这真的让英国的教师们“相形见绌”了。那么在中国教师面前“相形见绌”的英国教师又是怎样从事教育的呢?那就是以育人教育的方式从事育人教育了。而这种教育所产生的效果(这种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当然也也有家庭的育人教育所起的作用),可能就会反过来让在“育才”方面表现为个个是专家、精英的中国教师们真正地相形见绌了。

 

我对英国教师是如何进行育人教育,确实知之不多。但是,我能够知道的是:英国的孩子们是没有群体性的趋向自我为中心现象的,是没有群体性的趋向绝对自由现象的,是没有群体性的趋向缺失基础道德现象的,是没有群体性的趋向固守“听别人说”的思维方式现象的,是没有群体性的趋向成为牛角利益人现象的,是没有群体性地丧失辨别是非-好坏-对错-善恶本性现象的,是没有群体性地承袭、泛用、创造恶俗现象的;英国人是崇尚民主、自由(这里的自由是指受法律、规矩、秩序、诚信、基础道德约束的相对自由,而不是在我国公民中泛滥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博爱(从实际生活中说,对他人讲人道,对他人不恶、不狠,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去伤害他人,就是博爱的体现)的,英国人是讲平等的(他们是不会蔑视劳动的,是不会蔑视劳动者的,甚至是不会歧视乞讨者的),人与人之间是有礼貌的、温文尔雅的、是能够相互融合的,在生活和经济交往关系中是讲诚信的……。而所有这一切,又都可以归结为我们所能够感觉到的和英国人所表现出的贵族精神和贵族气质。当英国人在完成了教育之后表现出是这样的存在时,那绝不是与教育无关的,而恰恰就是育人教育的结果。

 

将英国人培育成为有贵族精神和贵族气质的人,并不是英国育人教育的唯一主要的结果。英国育人教育的结果还体现在科学和其他方面。在获得诺贝尔奖、特别是诺贝尔科学奖的人中,是不乏英国人的身影的。这说明的是,英国是处在科学的高端位置上的,英国人在持续地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做着贡献。这与英国的育人教育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其实,这正印证了我所发现的人才成长规律。即,育人教育是人才产生的基础,真正的人才(而不是能做脑力劳动事的所谓人才)是从高素质公民、合格公民和由高素质和合格公民构成的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中产生的。高素质公民和合格公民越是具有普遍性,作为一种根基越是厚实牢固,产生的真正的人才也就越多,占据在高端位置上的人才也就越多。

 

而反观我们的教育和教师,有给人培育贵族气质和贵族精神(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贵族气质和贵族精神理解为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文明;把有贵族气质和贵族精神的人,理解为文明的有素质的社会人和合格公民)的概念和意识吗?有这样的目标和方向吗?有这样的能力吗?所以,对我国的教师来说,如果没有这种育人的目标和方向,没有这种育人的概念和意识,没有这种育人的能力,而只是表现为:我是教语文的,我只管纯纯粹粹地教语文;我是教数学的,我只管纯纯粹粹地教数学;我是教外语的,我只管纯纯粹粹教地教外语……,而不知不会把育人教育(如,培育学生“自己想”的思维方式的教育,培育学生对某种学科的兴趣爱好的教育,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育,等等)融入到教学之中去(这种将学科教育与育人教育相融合而构成的育人教育,好像在发达国家是很普遍的,这既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上,也体现在课本中的作业题中),还真就是育人教育的教盲。

 

我们的教师确实是没有育人的意识和能力的,确实表现为在育人方面是教盲的。这我们可以举两个方面的例子来说明。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场所。因此,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是把幼儿园中工作人员纳入到了教师系列的。对幼儿应该进行的是百分之百的育人教育。而且这种百分之百的育人教育应该是幼儿教师主观意识指导下的行为。可我们的幼儿教师有这种百分之百的育人教育的主观概念和意识吗?可能没有。这首先体现在我们社会中的幼儿园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进行“育才”教育(也即我们称之为的对幼儿的小学化教育)。这就不能不在客观上必然地放弃对幼儿的育人教育。我们社会中的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的概念和意识就是:接孩子进园,让孩子平安地玩一天,或者是进行一定时间的“育才”教育,然后让孩子“安好无损”地回家,是没有或少有自觉地把育人教育融入到幼儿在园中的方方面面的意识的。比如,孩子吃饭时把饭菜掉在桌子上,我们的幼儿教师有借机对孩子进行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教育的意识吗?小朋友之间闹矛盾了,我们的幼儿教师有借机对孩子进行相互友爱、相互理解、相互容纳教育的意识吗?有小朋友淘气了,不守规矩了,我们的幼儿教师有借机对孩子进行要有礼貌、要守规矩教育的意识吗?有小朋友犯“错误”了,我们的幼儿教师有借机对孩子进行辨别是非、对错、好坏的认知能力教育的意识吗?有对孩子进行错了要道歉教育的意识吗?有对孩子进行用文明的方式、文明的语言进行道歉教育的意识吗?有小朋友难过伤心了,我们的幼儿教师有借机让别的小朋友去安慰他,以此对孩子进行感受别人的“痛苦”、相互的爱、关心和帮助别人这种教育的意识吗?有孩子或孩子的家长违反交通规则了,我们的幼儿教师有借机对孩子进行遵守交通规则教育的意识吗?如此类推。那就更不要说对孩子进行系列的如何做人的启蒙教育了。如果我们的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没有这些自觉的育人教育意识,有的只是“接孩子进园,让孩子平安地玩一天,或者是进行一定时间的‘育才’教育,然后让孩子‘安好无损’地回家”这样的概念,这不是育人教育的教盲,又是什么呢?

 

春游,应该是一种实践意义上的育人教育的形式。但春游本身并不就等同于育人教育。如果在我们的教师的意识中,对春游有的只是让同学们一起出去玩一玩、然后平安地回来这样的意识,那至少从主观上来说,就缺失了育人教育,就不构成育人教育。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在主观上规划好借助春游对学生进行育人教育的意识,把培育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结互助精神、相互关爱精神、观察和享受自然美的性情、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女生优先、帮助女生命、实践安全常识、学会生存、识别动植物、自我保护等等融入到春游的整个过程中去,那就是实实在在地进行着育人教育。可我们的教师有多少人有这种主观意识呢?有多少教师能做这样的育人教育的规划呢?没有这样的自觉意识,不会做这样的育人规划,能说会进行育人教育吗?

 

看来,让教师有育人教育的概念和自觉意识,让教师有把育人教育贯穿到任何的学科教育之中能力,是把教育由应试教育(或“育才教育”)转变为育人教育(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这是育人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但仅仅具备了这一方面的条件,是仍然不能实施育人教育的。在具备教师具有育人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这一条件后,由对教育的评价标准和内容构成放考核制度,在育人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对教学课时的科学和合理规制,则又是把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变为育人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

 

关于对教育的评价标准和内容问题,我已在《建立新的中小学考核和评价制度》中进行过阐述,这里就不再做更多的表述。这里我只想说,对教育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太重要了。因为它有着导向甚至是逼迫的作用。如果说我国目前通行的以分数和升学率为核心的教育考核和评价制度,所起到的是将教育引向应试教育的作用,甚至起到的是逼迫教育向应试教育发展的作用的话,那么只要现行的教育考核和评价制度不改变,对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来说,即便他们有育人教育的概念、意识和能力,他们也只能在现行教育考核和评价制度的导向和逼迫的作用下,去走应试教育的道路,去继续增强进行应试教育的惯性。

 

所以,要想变应试教育为育人教育,就得首先改变现行的教育(包括幼儿教育)考核和评价制度,以衡量育人教育的考核和评价制度来取代现行的考核和评价制度,以此来导向我们的学校和教师,以此来逼迫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走育人教育的道路,这样就会在他们中间产生育人教育的概念和意识,就会逼着他们去学习育人教育的能力。

 

关于教学课时规制问题,我也已在《教育意义、教育改革体现于全面知识教育学时的规制》中作了阐述。这里想就这一问题再作一点具体的表述。

 

如果我国决心将应试教育转变为育人教育的话,那就必须在课时的规制上作硬性的规定。不然的话,是很难改变大多数学校应试教育观念的定势的,是很难改变应试教育的惯性的,这真的是一种国情。因此,在教育课时规制上,应该做出诸如以下的课时规制(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幼儿园要百分百地进行育人教育;

 

小学14年级不进行外语学习,应该将百分之六十的课时用于进行育人教育;

 

小学56年纪应将百分之五十的课时用于育人教育;

 

初中应将百分之四十的课时用于育人教育。

 

高中应将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二十的课时用于育人教育;

 

大学应将百分之三十的课时用于育人教育,并着重于学术品德、学术诚信的教育。

 

如果没有一定的课时来给育人教育提供条件,而只有进行单性知识教育的课时,纵然我们的教师有育人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也是没有进行育人教育的时间进行育人教育的。这又在客观上产生着维系应试教育的作用。

 

这里的课时还应该包括以减负的名义而减少的学生在校课时。过去,针对中小学学生严重的学习和作业负担,中小学普遍采取是减少中小学生在校时间方法来为学生减负。这种减负的初衷应该是好的,但是这种减负做法其实很愚蠢很糟糕的。减少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产生了两个极其不好的效果。

 

一是,不仅没有起到为中小学生减负的作用,反而极大地增加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因为家长或出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或出于孩子没人管的状况,而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既虹吸家长钱财、又更残酷地加重学生学习和作业负担的补习班、培训班去。这让孩子们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透支。

 

二是,让中小学生在减少了的在校时间里,处于绝对自由的存在状态中。在这些时间里,孩子们在校外和家外可以去不能去的地方戏水玩耍,去不该去的网吧,结不该结的“朋友”,去不该去的场合,花不该花的钱……。这无疑会一步一步地强化他们的绝对自由意识和存在状态,会滋生他们远离学校和家庭的心理,会让他们想方设法延续远离学校和家庭的绝对自由时间。

 

所以,学校应该恢复原有的中小学生在校的时间,必要的话,还应该延长中小学生的在校时间。而学校则应该把这些时间和其它的课时时间融合起来,合理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育人教育。这即消除了家长们的担心,与家长们的上下班时间相偶合,减小了家长们的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家庭支出,把孩子们从有着不正确教育理念的家长们那里“抢”回来,增加了育人教育的课时,又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该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育人教育有着三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教育管理部门执掌和把持的对育人教育的考核和评价制度;二是服务于育人教育的课时规制;三是教育管理者、学校、教师的育人教育的观念和意识,以及教师的育人教育能力。看来,如果我们的社会要真正实施、普遍实施育人教育,这三个条件都是不能缺少的,是需要在这三个方面一起做出不懈努力的。

 

这么多年来,出于对教育的关注,却在无意中写出了事关育人教育的诸如改变教育考核和评价制度、服务于育人教育的课时规制、学校和教师的育人教育的观念意识和能力这样的“三部曲”(或许,还应该有育人教育的第四部曲——育人教育教材。如,幼儿育人教育教材、小学育人教育教材、初中育人教育教材、高中育人教育教材、学科教育与育人教育相融合的方式方法教材等,等待着人们去探索、研究和开发,或者是借鉴,如借鉴他国的,借鉴我国民国时期的。)这真的是一种无意,但似乎又是一种必要。但愿这种在无意中的所阐释的思想能够成真。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关系我们国家、我们社会、我们民族的大事情。

 

 


推荐理由:

这是作者就教育问题提出对具有导向作用和逼迫作用的教育评价制度进行改革、按照育人教育的要求进行课时规制之后,又提出的使学校和教师具备育人教育的概念、意识和能力的观点。由此构成了关于育人教育的“三部曲”。

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