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 > 项目成果

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社会学的变与不变

收藏 分享 2015年07月07日 16: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符平 浏览:761 次 分享: 0 次

  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实践,给市场社会学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基于市场社会学视角分析经济新常态下竞争问题面临的变与不变,有助于挖掘市场发展的中国经验,提高建构本土化市场社会学的自觉意识。

  在以往经济环境下,非市场力量的支撑是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条件。劣币驱除良币的市场过程曾在一定范围内较为普遍。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公开透明的市场过程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将在更多产业和市场中起主导作用,非市场性因素特别是不利于市场良性发展的制度、网络和权力因素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低。

  经济新常态下国家与市场的边界更趋清晰。过去非市场性因素造成市场逆向选择的现象时有发生,譬如在某些市场上,由于不合理的行政审批制度、准入门槛、庇护型政商纽带、过度干预的政府权力等因素对市场施加影响,使得经济资源和市场机会未能得到最优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揽子改革举措,如对市场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国企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等正极力扭转过去的局面。与之对应,过去那种依靠权力庇荫、关系运作和政策变通等途径获得竞争优势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

  经济新常态将重构市场与社会关系。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市场对社会的影响远大于社会对市场的约束,后果是市场活动对社会产生的负面效应较少受到牵制。现在这种关系正在发生逆转,政府的科学化施政和社会力量理性化介入,将增强对市场“失范”现象的遏制作用,而这必将改变乃至重构旧式的市场与社会关系。比如,针对企业生产中的排污行为,既有政府的治理和监管,也有民间志愿团体、环保组织和行业协会的监督与参与。近两年“自然之友”针对工业污染排放物实施的“大气污染源信息全面公开推动项目”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更加健康的市场与社会关系,将驱除那些以牺牲社会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从而倒逼旧式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现代转变。同时,在“倒丁字型”社会结构中,高比例的低收入人群、低消费与高储蓄率并存,知假卖假、知假买假的市场现象也在某些行业中较为普遍,优质产品反被排挤出市场。随着非农人口的增加特别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推进,以及中产阶层规模的扩大,人们将更注重生活和消费品质的提升,消费理念、消费心理和消费模式也将逐渐转型升级。趋利的资本会紧随这些变化,提高优质产品市场占有率,促使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覆盖更多市场。

  经济新常态下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也将发生变化。创新和现代企业家精神将成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现代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之所以突出创新,在于创新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源泉。经济新常态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涌现,将带来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更重要的是,创新的市场主体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中的造市者和弄潮儿。在转型过程中,现代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会进一步凸显。企业家能否创造性地将现代科技、组织管理制度与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市场文化融合进企业发展战略,将直接关涉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

  不同类型的市场有着殊异的制度秩序和社会结构,因而市场竞争的协调途径和机制具备多种可能性。不可否认,任何市场经济体制都无法彻底消除非市场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非市场因素之于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主要缘于成熟完善的市场体制机制及其配套设施压缩了非市场因素作用空间,消除了产生市场逆向选择的诸多条件。

  社会学主要从制度、网络、权力和文化视角分析市场建构过程,形塑市场竞争的制度、网络和权力因素,在经济新常态阶段,这些因素都将发生重要变化。而塑造市场的文化因素,由于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共识基础,尽管也会随着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发生一定改变,但这种改变注定是非常缓慢的过程。市场主体及其参与者的价值观、偏好、信仰、习俗和文化禁忌等,仍会继续存在并影响市场行为。也就是说,市场竞争在经济新常态阶段有着存续的文化逻辑。

  存续的文化逻辑是把双刃剑,是否有利于竞争优势的构建,取决于市场竞争主体能否利用文化顺境和克服文化逆境。市场战略与本土或地域文化相契合的企业自然会获得竞争上的文化优势,因而在本土发展的本土企业通过借助文化顺境而具备更有利的发展条件。但对于进入到异文化特别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中国企业而言,由于处于某种文化逆境,能否充分把握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市场文化,影响十分深远。跨文化交易所带来的挑战不仅包括有差别的市场体制机制和权力结构,还有文化上的种种差异。因此,国际市场上的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能认识和运用市场中的文化逻辑,将极大地影响发展空间和竞争胜负。比如,在2005—2012年间中国鞋企奥康抗辩欧盟反倾销的漫长过程中,除了有优秀的律师团队,奥康最终得以胜诉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即奥康以现代企业家精神较早克服了市场文化及其认知上的区隔,革新了企业经营理念并较早创建了规范化和国际化的生产与组织管理模式。

  应该看到,经济新常态从旧常态中脱胎而出,在稳定运行之前还存在一个诸方面剧烈变化和不断调试的阶段。尽管经济新常态正在改变非市场因素与市场竞争间的关系,但如何防止旧常态下不利于市场良性发展的因素以变异的形式卷土重来,如何创造更好条件稳步迈向新常态的市场竞争过程和机制,仍值得我们认真探讨,也是市场社会学当下的新课题。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市场社会学的协调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