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 > 项目成果

高校青年教师总体上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充满自信

收藏 分享 2015年09月09日 14:03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何玉芳 郝一翯 浏览:2025 次 分享: 0 次

  近期,我们对全国4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民主观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95份。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受现实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民主观总体上是积极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充满自信并主动信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认同并正面传播。

  一

  1.高校青年教师的民主观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对民主的看法进行调查,可以测度出高校青年教师“想要什么样的民主”。从此项调查整体看,高校青年教师对民主的认识呈正态分布,出现了中间高两头低的钟形曲线,即中间部分为理性认同社会主义民主的大多数,两端认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宪政民主思想的均占极少数。

  一是大多数人认同民主的社会主义属性及建设方向。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理解民主的占85.5%。首先,体现人民民主思想的选择占43.8%(其中选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占17.2%;人民能够选举政治领导人的占8.4%;人民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管理的占18.2%);其次,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选择占41.7%。这个分布与个别学界人士所持“当前中国社会事实上存在着民主的社会主义属性趋于淡化”的说法相反,可能与本次调查的样本大多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关,他们的民主政治认知没有迷失方向,政治责任感比较强。

  二是极少数人具有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观念。一小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民本思想阶段,如有3.1%的高校青年教师选择“为民做主”,这主要源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延续;另一部分人则持有现代西方民主法治观念,如有9.2%的高校青年教师选择“分权限权”,对于“限权”的认同,说明他们对公权力的理解,正在经历从绝对权力向有限权力的演变。而对“分权”的认同,也隐含着对西方宪政民主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认同,只是占比极低。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制度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统一,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与西方宪政民主的分权模式本质不同。

  2.高校青年教师切实感受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步。

  一是大多数人认可中国民主发展现状与进程。调查中,认为中国目前已经有了一定民主的占82.0%(认为已经有一定民主的占79.8%,认为已有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占2.2%)。这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切实感受到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所发生的内在的、实质性的变化。

  二是极少数人不认可中国民主发展现状与进程。认为中国目前还不需要民主的青年教师占12.9%,这些直接反对民主的声音,实质是表达两个不同层面的含义。一方面,认为中国目前还不需要民主的占7.5%,可能是认为中国人缺乏民主的传统和素养,民主目前还不适合于中国;另一方面,认为现在鼓吹自由与民主是别有用心的占5.4%,这部分人的出发点可能是认识到了西方民主的局限性、阶段性和非普适性,更非西方标榜的普世价值。民主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工人阶级经过漫长时间不断抗争的结果;民主也不是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前提条件,相反,在东亚的发展进程中,适当的国家调控,反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良序快速发展。中国良性运行的政治实践与积极有效的国家治理,对比苏共垮台后国家的倒退与失序、拉美与中东国家民主机制的不稳定以及西方主要大国的民主机制运转低效,都引起了许多青年教师的反思,认识到真正的民主价值追求,不是追求一人一票的西方民主,而是追求社会和谐、良序与善治的中国式民主。

  3.高校青年教师民主参与愿望强烈且行为理性,但民主参与形式单一。

  一是高校青年教师的民主参与愿望比较强烈。选举是民主制度中重要的政治参与方式,也是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重要的形式。“您参加了最近一次人民代表选举的原因”的调查显示:希望选出代表和行使公民权利义务以及维护自身利益所驱动的政治参与愿望占71.8%(其中:希望选出能代表人民利益的占34.8%;希望选出能代表自己利益的占18.7%;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占18.3%)。进一步思考,会发现选项A(“希望选出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表”)是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类传统价值观以及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所驱动的,民主参与更多的是出于关心国家大事和国家利益;而选项B(“希望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代表”)和选项D(“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则是由利益驱动权利这类现代价值观驱动的,民主参与更多的是出于保护自己的利益。但这两种民主参与态度,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互相包含的关系。前者关注的是天下(即国家)的利益;后者关注的是公民(即个人)的利益。建立在个人利益基础上的民主参与态度,与中国当下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受教育程度与公民意识的提高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上述调查还显示,高校青年教师“认为选举是随大流走形式”的占28.2%(其中:选择认识候选人的占0.7%;认为随大流走形式的占25.3%;认为是被迫参加的占2.2%),通过对比这两组数据可以发现,存在着意愿与渠道相背离的情况,完善民主形式是当务之急。

  二是高校青年教师的民主参与行为趋于理性。“当您不了解候选人时,您会怎样投票”的调查显示:当高校青年教师不了解候选人时,选择“投弃权票”的占43.3%。数据表明“一致通过”现象已成为历史,这是一种政治进步,说明高校青年教师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和较高的政治素质,也表达了对选举中候选人在参政议政方面的主张缺乏知情信息的一种批评态度。而应该引起我们相关部门重视和反思的是“投弃权票”和“反对票”是否会不断上升而成为常态化,以及如何改进选举办法,解决投票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4.高校青年教师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未来总体上持乐观预期。

  一是多数人对今后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持乐观态度。“您认为中国今后民主化进程如何?”的调查显示,高校青年教师认为中国今后民主化进程会加速的占57.0%,这种乐观的态度可能是基于经济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进而带来全社会对民主需求增强的一种判断。思想越来越解放,民主也只会继续往前推进,这是政治发展的逻辑或者说是历史的潮流。

  二是少数人认为今后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存在某种不确定性。上述调查显示,有25.3% 的高校青年教师对中国民主化的进程选择“不好判断”。这部分青年教师可能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隐藏着对西方民主价值观执着的态度,并以西方的民主形式和内容来观照中国现在的民主现状和未来的民主进程,既认可目前中国民主的民族性、特色性以及民主的实质,又羡慕西方的民主样式以及西方完备的法治状态,思想上的矛盾就必然会导致态度上的模棱两可。

  三是少数人对今后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持悲观态度。上述调查还显示,有17.7%的高校青年教师判断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会“减慢”、“停止”、“甚至倒退”。可能是这些青年教师看到官员腐败和群体性冲突的副作用而产生悲观的情绪;或者其政治评价取向是基于西方的民主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信心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二

  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就要充分发挥高校青年教师净化舆论空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作用,保证党与人民的意志始终处于主导核心地位。

  1.加强民主政治理论学习,主导民主话语权。高校应该加强对所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高校青年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历史文化精髓、中西政治制度异同以及国家治理现状与成效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同时创造条件组织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与政治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强政治鉴别能力,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与传播效果。

  2.发展民主法治,提升民主参与的质量。高校基层民主法治实践,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四点:其一,健全民主制度,完善程序民主。根据宪法、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以及高校章程,确保高校各级行政领导人、各级各类先进、优秀的荣誉称号人选,教代会代表、地方人大代表真正由教师通过自由而公正的选举产生;其二,拓宽民主渠道。通过网络、电视等新媒体途径增加区域候选人与基层选民互动的程序和参政议政的主张的发布;其三,丰富民主形式。高校领导层要采取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个别访谈、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并积极主动回应青年教师的正当诉求,不断解决好青年教师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凝聚起最广大青年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其四,青年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各种选举活动和监督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监督和制约公权力,使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依法依规行使权力,以促进高校民主法治的发展与完善。

  3.加强民主管理,营造和谐的民主环境。民主管理就是要在制度上做好顶层设计与推动落实的有效结合。具体说,就是创建书记校长在内的校委会、工会、教代会、学术委员会四个机构互相协调又互相制约的民主制度格局。青年教师是高校民主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切实改变青年教师参与度相对比较低的现状,就要增加工会、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中青年教师的代表比例。涉及青年教师发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资源配置、薪资待遇、学术量化考核标准制定等重大事项要科学民主决策;尊重青年教师的知情权,给予青年教师的话语权,保障青年教师的参与权,维护青年教师的选择权;继续深化与落实党务公开、校务公开、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增强青年教师对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

  4.发扬学术民主,举贤荐能,扶持新人。近年国家日益重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界要有所作为,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发扬学术民主就要调动高校青年知识精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成为思想文化创新的主体。发扬学术民主就要破除学术不民主现象。从高校来说,思想文化创新和建设要有许多条件,其中一个重要条件,鼓励一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前提下的不同观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相互切磋,减少不必要的、过多的行政干预,权力不越位、不错位;从学界来说,学术权威不搞学术垄断和近亲繁殖,要举贤荐能,提携、鼓励青年学者学术上充分表达思想文化观点,敢于质疑和超越权威;从青年教师本身来说,要讲学术道德,学术民主的过程必然是讨论和交锋的过程,一切学术问题的分歧,都只能通过公开、公正、公平,据实、据理的学术讨论与辩论加以解决,在学术争鸣中团结合作,协同攻关,有所建树。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资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研究”[项目编号:13JD710027];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当代青年政治态度与党的执政基础研究”[项目编号:12KDB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