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 > 项目成果

殷德生: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的核心价值

收藏 分享 2014年12月05日 11: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浏览:606 次 分享: 0 次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仅表现在商品市场上,更体现在要素市场上。相对于商品价格体制改革进程,我国资本要素价格市场化的改革上相对滞后。资本要素配置的市场化和全球化,成为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先行先试基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战略部署, 要求在“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改革上取得突破,强调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改革的最后“堡垒”与重点

资本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首先是要实现人民币对内对外价格的市场化。人民币对内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始自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利率,遵循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基本原则。目前尚未完成的是存款利率上限的全面放开,进一步的改革需要完善利率定价机制、报价机制以及利率传导机制。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有个渐进次序:大额同业存单利率放开,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市场化。对于第一步改革,201312月央行公布了《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开启了银行间市场同业定期存单利率市场化进程。对于第二步改革,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一方面切断银行背后的政府隐性担保,以推进银行体系改革,另一方面保障存款人利益。对于第三步改革,央行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在区内实现大额可转让存单发行的先行先试,着力推进利率市场化体系建设,放开区内一般账户小额外币存款的利率上限。

人民币对外价格的市场化,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汇率制度浮动幅度还较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重点,在于确定中间价与扩大浮动区间。资本要素配置的全球化,依赖于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自2009年启动跨境贸易下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我国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增长迅速,2013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达4.63万亿元,以人民币结算的货物贸易额占海关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达11.7%,在国际支付货币中人民币成为了第七大货币。上海自贸区服务业对外开放,将促进国际贸易中人民币结算额的加速增长,通过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排除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性障碍,推进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向国际投资货币发展。资本项目的开放,并非资本和金融账户项目下所有子项目都不受限制地完全放开,已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国家,也对跨境直接投资不动产和证券市场交易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对于短期外债以及投机性头寸的监管也未放松。显然,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要依据风险性逐步放开,从信贷工具交易、直接投资到资本与货币市场工具交易,再到个人资本交易以及衍生品交易。